内页通栏广告图
首页 > 官网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【促经济 稳大盘】经济下行压力下,重庆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如何乘风破浪?这个重要会议说明白了


克服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压力,重庆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正逐渐成为助推重庆经济发展的生力军。今天上午,2022年重庆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工作推进会议在渝举行。


市政府副市长郑向东出席会议并讲话。市经济信息委主任蓝庆华通报了全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情况。会上,通报了2022年重庆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名单,6家企业作为代表获得了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授牌。

重庆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有哪些特点?

如何在经济压力下实现激流勇进?

一系列数据足以说明


数据说话



企业数量快速增长。今年以来,全市新增市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579家增幅为历年最大。目前全市有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2365家,国家“专精特新”“小巨人”企业118家


综合效益持续提升。1-5月,纳入监测的市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.7%,高于全部监测的中小企业5.4个百分点,利润率7.2%高于全部监测中小企业1.6个百分点。118家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实现产值256亿元同比增长17.2%高于全部监测中小企业7.9个百分点,平均产值超过2.1亿元


补链强链的效应显现。今年新增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主导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及关键领域补短板的企业占比35%部分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名列前茅。





近年来

重庆出台了哪些政策干货

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“打call”

又有哪些激励他们发展的好办法

经信君为你一一道来

↓↓↓↓


积极拓展企业培育渠道


依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,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、产品小试中试、初创型企业孵化培育等环节,生成更多的“专精特新”种苗企业,目前已孵化出平创、鼎旺等一批市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,在孵项目还有30余个。利用闲置厂房、楼宇等空间载体,建设一批科技型初创企业园区,为“专精特新”种苗企业入驻发展提供低成本、便利化、全要素、开放式的发展环境,全市161个楼宇产业园入驻企业8300余户


强化科技和数智赋能


持续实施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,累计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10个、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996个,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77个,独立法人新型企业研发机构78个,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9个、国家级1个,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46个、国家级15个。支持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,累计推动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327个、智能工厂42个,引导10.1万家企业“上云上平台”。


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题


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、“小巨人”企业和上市企业培育四个重点环节,创新融资服务体制机制,充分发挥“渝企金服”平台作用,全面构建起“政府基金+社会资本+银行贷款+上市融资”的中小企业融资矩阵体系。一季度末,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372亿元同比增长14.8%累计有16家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上市,IPO已过会待上市企业2家积极筹建重庆市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发展基金,更好支持产业发展。


精准高效提供服务


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效能,设立“专精特新”专区,累计服务“专精特新”企业9000余家(次)发布第一批20个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服务包,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、技术创新、专利导航、检验检测等专属服务1400余家(次)。推动落实“一企一策一人”工作制度,在区县层面实现全覆盖。联合重庆日报推出“‘专精特新’企业是怎样炼成的”专题系列报道,目前已发布16期,助推企业品牌宣传,营造了良好发展氛围。



下一步重点工作

着力推动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梯度培育

加速科技成果由“种”到“苗”的转变。积极推进“产业研究院+产业园区+产业基金”模式,构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“育苗”体系,实现由“种子”到“苗子”转变。

广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。建设复合式生态园区,打造低成本的企业发展载体,重点为种苗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,帮助企业逐步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、先进的管理体系,在全市培育形成一批量大面广的创新型中小企业。

大力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。进一步完善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培育机制,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向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转变,建立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培育库,对具有“专精特新”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早发现、早培育、早入库,引领中小企业走“专精特新”之路。

聚力培育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按照国家“小巨人”企业培育标准,在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中筛选一批产业导向好、技术含量高、创新能力强、发展潜力大的企业,纳入国家“小巨人”企业“预备队”。

合力推动企业上市。进一步完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上市培育机制,将企业培育与上市培育同谋划、同推进,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,按照资本市场要求,筛选一批条件好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建立企业上市培育库,设立标杆企业、苗子企业、种子企业三级梯队,分类开展上市培育辅导帮扶,提高上市培育精准度。


着力推进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创新发展


☑聚焦细分领域补短板、锻长板。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基础再造工程、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,聚焦关系全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领域,深耕细分市场,掌握独门绝技,定点突破一批重要产品和核心技术,提升重点产业链配套协作能力。


☑支持企业开展协同创新。推动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投融资机构等组建创新联合体,成立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联盟。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以“揭榜挂帅”等形式承担国家级和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,参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。


☑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及运营能力。积极引导企业制定覆盖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,推动形成规范化、制度化、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,鼓励企业在所属领域制定(或参与制定)行业、国家和国际标准,提高企业发展话语权。引导市内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立“专利池”,搭建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发布交易平台,打造西部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交易中心。


☑建立健全企业创新激励机制。完善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,更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。鼓励大型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建立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机制,加快创新产品先试首用,形成创新产品“快速试用、快速反馈、快速迭代”机制,促进创新产品快速优化升级。支持市区两级积极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应用场景,推动已有应用场景有序开放,让更多新产品在场景中先行先试。


着力提高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

用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投资基金。强化与财政、国资等部门协同合作,突出政府性基金姓“政”的本质属性,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作用,切实推动投资基金为本地产业发展服务。加大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的遴选、推荐力度,落实基金投资尽职免责、跟投等激励机制,采用多种投资方式对市级和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给予资金支持,促进产业良性发展。

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中小企业。要加快建设股权融资项目需求库和基金产品供给库,常态化开展投融资需求对接,适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,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专精特新企业;积极对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、重庆科创投基金等政策性基金,引导其加大对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投资力度,为企业加快发展和登陆资本市场打好基础。

完善政银企交流对接机制。进一步优化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,夯实“渝企金服”服务平台功能,充分发挥好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机构作用,推动市区联动、产融互动,按照行业特点、企业特性,建立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清单,分类、分片、分批、有重点、有特色地组织“小而精”“专业化”的项目对接会、融资洽谈会、银企沙龙等对接活动,实现信息对称和供需充分衔接,提高对接成功率,及时高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。

创新金融服务模式。探索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融资新模式,建立担保机构、银行及市、区县两级政府风险分担补偿资金池,加大对重点产业、重点企业、重点产业链协同技改项目信贷支持力度。鼓励银行金融机构、政府性担保机构深度融入专精特新企业评价模型,创新金融服务,量身定制“专精特新贷”“小巨人贷”等专属产品。


着力推动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


☑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。健全企业产品(服务)供需信息平台,定期发布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“产品(服务)供给清单”和产业链下游大企业“产品需求清单”,实现供需信息互通。依托重点产业链,鼓励链主企业引领带动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聚焦产业链短板,开展协同攻关,推动产业链补链、延链、固链,提升产业链稳定性。积极开展“大手牵小手”行动,定期组织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专题项目对接会,推动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、科研院所供需双方就地链接,打造一批融通发展创新案例和典型示范。


☑提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。推动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,开展全面质量管理,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管控能力。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导入先进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,促进“老字号”品牌传承创新、认定中国驰名商标等,提升品牌影响力。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参加智博会、中博会、APEC技展会等各类国际性、行业性展览展会,推动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“走出去”。


☑提升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能力。积极引导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,实现设备、产线、车间、工厂全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升级。深入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,引导重点头部企业建立面向自身配套体系的专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,鼓励“专精特新”企业“上网上平台”赋能发展,联动供应链、金融链、人才链、创新链,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“一链一网一平台”产业新生态。


着力提高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服务能力

完善服务机构和载体建设。持续优化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,充分发挥市“专精特新”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办公室作用,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,推进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动适应时代变革和企业需求,创新服务产品,提升服务能力,打造“服务中小企业之家”。发挥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带动作用,引导各类主体兴办市场化、专业化中小企业服务机构,提供规范化、精细化、个性化服务。

完善企业服务质量标准体系。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服务标准,引导服务机构开展贯标活动,增强质量意识,完善服务质量保障体系,建立服务质量承诺制度,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化、规范化水平。引导服务机构完善服务人才培训机制,鼓励服务机构联合高校和职业院校建立专业服务人才培养基地,提升服务人才专业化能力和水平,打造高素质的服务人才队伍。

推动服务方式变革升级。探索运用大数据、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,搭建全市统一的线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,推动更多优质社会服务资源直达企业。扎实开展“企业吹哨、部门报到”专项行动,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。推动落实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专家联系区县和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工作机制,持续开展“专家服务区县行”活动,重点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发展“把脉问诊”。深入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,及时受理处理投诉案件,做到有诉必接,有案必查,查必有果。积极开展“专精特新”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评选活动,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,营造中小企业“专精特新”发展的浓厚氛围。

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评价制度。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评价体系,依据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、服务质量、企业满意度等划分等级,实现动态评价,引导服务资源向高等级服务机构倾斜,形成对服务机构正向激励机制。搭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库,开展入库服务机构评价和服务情况跟踪,建立动态筛选制度,推动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、市场覆盖广、服务质量好、服务效率高、企业评价优的专业服务机构。



来源:重庆市经济信息委&重报数字








第四届全球半导体产业(重庆)博览会

时间:2022年6月29日-7月1日

地点:重庆国际博览中心


为进一步推动重庆及中西部地区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,发挥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优势,挖掘西部半导体市场发展机遇,第四届全球半导体产业(重庆)博览会将以“集智创芯、共塑未来”为主题,规划展出面积15000 平方米, 预计吸引300家知名企业参与,12000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洽谈。


博览会聚焦半导体产业核心技术及发展趋势,拟设“IC设计、集成电路制造、封装测试、半导体材料、生产设备、电子元器件、AI+IOT+5G、智慧电源、微波毫米及射频技术、人才计划培训交流”等主题专区,专业呈现半导体产业最新技术成果,检索更多智能应用领域创新案例。